日前,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北京开云(中国)Kaiyun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一届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大会邀请了全国感染性疾病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探讨分子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与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
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呼吸危重症医学主任高占成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赵越代表主办单位致词,他指出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快速、高效、准确、灵敏等优势日益凸显,已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治与防控。快速鉴定、确认感染病原体、及早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提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成功搭建分子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畅通桥梁,积极推动感染性疾病精准防控的进程。
大会报告
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程京院士作了《精准诊断助力打消“肺部阴影”疑云》的主旨报告。他以临床上常见的“肺部阴影”为例,充分揭示了精准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治应用的全景:针对感染造成的“阴影”,应第一时间明确造成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结核)及其耐药情况,尽快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肿瘤造成的“阴影”,可结合肺癌易感性基因检测和中医体质易患性预测、中医眼象特征与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手段,系统应用于肺癌的未病-欲病-已病各个阶段,提高肺癌的早期预警和诊断、个体化治疗和复发监测效果。多平台、多技术方案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推动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重大慢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和“中西医并重”健康管理体系的完善。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陈愉生教授
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陈愉生教授作了题为《成人病毒性肺炎的诊断策略》的报告。陈教授介绍了社区获得性肺炎带来的繁重社会经济负担以及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学概况,并结合临床案例生动地解析了成人病毒性肺炎的预测模型及诊断方法,以专业的临床视角系统阐述了成人病毒性肺炎的综合诊断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呼吸危重症医学主任高占成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呼吸危重症医学主任高占成教授作了题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子诊断进展》的报告。高主任首先强调了病原学检测的重要临床意义,即减少不恰当治疗引起的治疗失败和死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在更有效治疗患者的同时避免了医疗费用的浪费。他随后列举了目前病原学检测的主要方法,系统总结了传统病原学检测与常规分子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微流控等温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临床病原学检测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科王刚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科王刚教授作了题为《感染与分子诊断》的报告。王教授向我们揭示了我国目前感染及耐药菌感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感染检测方面,王教授利用实际统计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及PCT检查等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在介绍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方法时,借助多个临床案例,生动而具体地阐明了宏基因组测序在疑难、未知病原体鉴定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尤其强调了DNA与RNA共测序的必要性。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岩斐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郭岩斐作了题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抗感染治疗》的主题报告。郭主任首先介绍了感染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国内外现状介绍了引起慢阻肺急性加重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和趋势。她在报告中通过列举RCT证据点明了慢阻肺病人在急性加重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结局。报告最后,通过一个mNGS检测案例分享向我们阐明了在危重感染中分子检测方法以其快速、准确的优势在临床救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
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作了题为《中医药与细菌耐药菌的研究》的报告,详细展示了所率团队近年来在临床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创新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在抗病毒、细菌耐药、流感预警、脓毒症以及脏器保护等方面的独特效果,深入探讨了中药如何在新时代借助新技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范红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范红教授作了题为《分子检测技术在疑难重症中的应用与反思——“成与败”疑难病例分享》的报告。范教授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分享,分析了现有临床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她指出,正确、快速的临床感染病原体诊断是临床救治的关键,分子检测技术在临床疑难重症感染的治疗中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靖作了题为《mNGS能否改变呼吸道感染诊治的模式》的报告。马主任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总结了mNGS具有感染性病原检出率高、基本不受前期使用抗生素影响的优势,尤其在免疫受损宿主、特殊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断中,较之传统方法mNGS检测也更具优势。对于感染诊治,多种样本类型的mNGS检测配合传统病原检测才能为诊断提供更完整的证据及逻辑链,她同时也强调了宿主遗传易感性与免疫背景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性。
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周卫萍
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周卫萍作了题为《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辅助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治》的报告。周主任以近期收治的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为例,对病程的各个诊断及治疗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她指出,在患者病情危急、救治遇到瓶颈时,临床及时借助了DNA与RNA共测序的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MAPMI),准确锁定了病原体是埃可病毒11型。针对检测结果,临床及时调整救治方案,直至新生儿好转。而院感办也当即做出应对方案,防止了院内感染爆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这一案例,周主任强调了DNA与RNA共测序的重要性,也呼吁大家要重视近年来愈发严重的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势头。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揭志军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揭志军作了题为《流感的治疗进展与预防》的报告。揭主任从重症流感、肺炎的诊治案例分享开始,详细介绍了抗病毒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并综合已有研究及指南,结合临床情况,对流感的治疗与预防的具体方案做了详细阐述。他指出,流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在病毒性肺炎特别是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快速检测、明确病原至关重要。而对于流感的预防,他表示最主要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但我国目前流感疫苗接种率仍非常低急需改进。
陆道培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副主任张薇
陆道培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副主任张薇作了题为《HSCT后腺病毒性肠炎1例及文献复习》的报告。张主任重点分享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人感染腺病毒性肠炎的案例,讲述了临床在对该患者诊治工作中所经历的波折:在使用mNGS明确病原之前,尽管临床反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却仍未改善,且出现病情加重情况;通过mNGS确定病原为腺病毒A型与腺病毒D型后,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该案例张主任还和我们分享到,在移植后患者感染诊治中应重点关注是否有腺病毒的感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病中心主任洪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病中心主任洪新作了题为《病原微生物mNGS临床应用》的报告。洪主任全面归纳了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这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体的适用范围,并通过多个典型案例分享了mNGS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场景。通过综合分析,洪主任强调到:正确的微生物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样本采集的部位与样本类型的选择对临床感染病原的判定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研究员李春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科副研究员李春笋作了题为《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上的应用》的报告。李主任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可用于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各种分子检测平台及相关技术体系。在针对常见未知病原的检测方面,李主任主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多重PCR技术,并列举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检测系统;而在疑难、未知感染检测上,李主任重点介绍了二代测序与三代测序技术,通过对比,他指出目前三代测序技术在准确性方面还需改进,二代测序将在疑难未知感染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届论坛针对感染性疾病诊疗前沿热点,吸引了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地区的科研、临床、检验和企业等机构近300人参加会议。报告嘉宾来自感染科、呼吸科、新生儿科、ICU等临床一线专家,重点围绕感染性疾病精准诊断的实际需求及分子检测技术在病原体分子诊断中的具体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必将为分子检测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在临床推广和规范化应用方面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